扫一扫 添加小助手
服务热线
13818320332
扫一扫 关注我们
2020.04.08讨论整理
讨论“API研发向生产转移的关键要素”
仿制药也需要研发向生产转移, 老产品向新车间也需要技术转移
2020.04.09讨论整理
研发向生产转移技术文件(制剂篇)
大家可能对这一部分比较陌生,但又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决定了用户需求、概念设计、工程设计的最原始要求,所以是项目实施关键中的关键。
分享讨论的主要是流程管理,技术问题大家可以在后期SPF研讨中提出来专题讨论。
主持:焦红江
整理:陈凯
一、技术转移包内容(原料药)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和内容:
产品概述
产品的结构、分子量以及活性单位
临床用途
物理特性
研发阶段已经获得的、相关国家的药政注册号
批量
产品批量
产品批投料量范围
最终产品批产出量范围
工艺流程
按生产区域划分的工艺流程图
按生产步骤划分的工艺流程图
按生产步骤划分的工艺设备流程图
原辅材料清单以及计算公式,包括原料、化学试剂、内包装材料等
详细描述各生产步骤过程的原材料配比和基本操作要求
质量检查
中间过程控制质量标准
成品质量标准
原材料质量标准
化学试剂质量标准
内包材质量标准
原材料消耗
原材料消耗定额
研发阶段确定的产品收率范围以及产品活性收率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列出主要工艺操作步骤、每个工艺操作步骤的生产持续时间以及产品完成过程中整个时间段
产品有效期:
以研发阶段的稳定性实验结果确定产品的重测期
生产日期:该信息在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一般表现在产品的ROA或COA 以及产品
包装标签
产品的保存方式
主要工艺设备
总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材料(材质)、数量等
单体设备:例如反应器容积、数量、工作环境、安装方式、组件的描述、传动件的描述、夹套介质特性、测温装置等等描述。
专用设备:例如冻干机、三合一,详细的设备性能、运行操作、材质要求、安全保护等内容。
生产器具:名称、大小、数量、材质、加工等。
公用系统
压缩空气系统:包括系统组成、压缩空气的使用目的、空压机排气量、压缩空气压力、管路要求、压缩空气的质量标准;
真空系统:系统组成、运行参数要求等;
冷媒系统:冷媒的配比组成,制冷机的参数要求等。
热媒系统:系统的组成,温度工艺描述,温度工艺参数规定等。
工艺用水系统:包括工艺用水的制备情况及监测标准、工艺流程、系统的组成、分配系统(管道、阀门的要求)、工艺用水质量标准、工艺用水的用水点设置等。
至少每个使用环节的公用介质的质量标准、使用量,需要有。
二、技术转移包内容(制剂)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和内容:
产品的中、英文名称,规格
产品的来源
产品的物理性状
药品的注册信息、批准文号
配液批量定义
规格与批量关系
批投料量计算
按区域划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按生产步骤划分的工艺流程图
按生产步骤划分的工艺设备流程图
工艺放大的原理
从称量到包装过程后得到成品的简述
物料及其规格
药液的溶质和溶剂
根据投料量计算成品理论产量
配方研究
生产器具的清洗和灭菌准备;
药液配制;(包括配制容器选择原理,药液和容器相容性、稳定性实验结果)
药液无菌过滤(包括灭菌方法选择原理,过滤器选择原理,过滤器与产品相容性、过滤器溶出物)
无菌药液存放;(包括:无菌药液存放容器选择、相容性、稳定性和无菌药液存放时间等)
无菌灌装;(包括解包、内包材描述、内包材选择原理、内包材与产品相容性、内包材密封性实验结果、灌装过程控制)
灯检项目及检查标准
贴签
包装
成品取样
包装(包括打码、装盒、贴条形码、封箱打包等)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中间过程控制质量标准
成品质量标准
工艺概念设计:
生产区域平面图
工艺设备平面图
注射用水系统;包括系统描述、设备组成、制备流程、管道、阀门材质、用水点情况
纯化水系统;包括系统描述、设备组成、制备流程、管道、阀门材质、用水点情况
净化空调系统;包括系统描述、设备组成、工艺流程、设备及净化风管布置、送回排风口位置、气流及压差、初、中、高效过滤器位置等
压缩空(氮)气系统:包括系统组成、压缩空(氮)气的使用目的、压缩机排气量、压缩空(氮)气压力、管路要求、气体的质量标准
纯蒸汽系统;包括系统描述、设备组成、制备流程、管道、阀门材质、使用点情况
生产设备总清单:
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外型尺寸、材料(材质)、数量等
生产准备设备:
包括干、湿热、VHP灭菌柜、自动清洗设备的功能、用途、要求等
配液及无菌过滤设备:如配液罐、药液储存容器体积、有效容积、数量、材质、工作环境、安装方式、使用要求、配备组件、连接公用系统管道及介质的要求
灌装系统:如灌装机及其传输组成,单位产量、适用规格、设计及选材的要求、隔离封闭系统的运用、CIP、SIP的能力以及最终符合标准
灯检设备:需要采用的背景及操作方式、设备的组成、转速范围、运行过程中要求药液的状态
其它设备:如贴标、打码、泡罩、装盒、装箱等,操作方式,自动化程度、追溯码系统等。
各工序产品代号含义、物料平衡及收率;
各工序的原料及包装材料等物料平衡;
成品收率及计算公式。
原材料、物料消耗定额的清单(名称、规格、批量和批材料定额消耗数量的范围)。
各工序生产周期安排;
生产及包装日期的确定;
有效期的确定;
保存方式及温度要求。
制药行业法规文件
制药行业指南文件
制药行业参考书籍等
其他(略)
三、问题探讨
1、 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转生产不一样,差别很大,仿制药和新药差别也很大,主要是技术细节。
2、关键的关键工艺不要来回变。API研发时反应48小时,中试24小时检测合格了,但是中控合格不代表最后得到的产品杂质谱一致,有可能出问题。
3、中试放大注意:
1)投料规模不一样了,投料方法要考虑,
2)原料来源不同,标准改变,检测方法各供应商也不同,
3)搅拌的方式,强度不同,
4)热量传导不一样了,反应时间可能有变化,
5)反应釜的材质不一样了,冷凝器的效率。
6)分层方法不同,
7)反应现象不容易观察,
8)中控反应的取样方法不一样了。
4、研发部门通常会给到60%左右的数据和资料,其余的,就靠猜了 ?
研发部门会帮着选设备,公司有研发向生产转移技术文件的管理规程和模板,按照分工,要求研发部门提供详细的稳定的工艺和数据资料,除了公用系统这一部分,其它都是研发和生产来混搭。
5、一个新原料药转移到工厂,需要对原有设备做验证吗?
如果是新的产品的工艺在原有设备的验证范围内,就不需要,先看工艺参数的范围,设备确认,本身就要按照设计空间来做,满足一定的扩大用途需求。
新原料转移到老工厂,老工厂设备都是以前IQOQPQ过的,评估老设备系统对新产品工艺参数的适用性就好了。
属于API共线生产,工艺参数、运行参数不超出设备已经验证过的能力范围,只做工艺验证、清洁验证
6、对于研发向生产转移技术文件
工艺概念设计之前,由研发和生产部门提供。
工艺概念设计之后,由生产、设备、工程部门联合提供。
总之这些内容是项目前期设计、后期执行必须的内容,不管谁提供、什么时候提供,都是越早越好。
四、参考文献
1、 SFDA药品GMP指南:质量管理体系(2011)
2、 SFDA新药研发生产技术转移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3、 WHO TRS 961 附录7 药品技术转移指南
4、 ISPE新药技术转移指南
5、 PDA TR65技术转移
文章来源:蒲公英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等,如非标注为“原创”,则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相关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