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添加小助手
服务热线
13818320332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疗设施
应急救治设施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或事故,快速设置的应急医疗救治场所或设施。2003年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可以看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事发紧急--突如其来,速度极快,出乎预料,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生,常常造成措手不及。
事态严重--早期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的方法处理。
情况复杂--给紧急救援造成极大困难。
危害严重--短时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破坏正常生活秩序。
影响巨大--对社会公众造成很大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可能造成社会混乱。
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保护易感人群,实施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收治的方针,各地根据当地疫情、可利用资源,采用各种方式建设各类应急医疗设施,按照设施配置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
新选用地、模数化、标准化、装配组合式应急设施。采用标准轻质实芯板或标准集装箱式板房快速建造,例如应对SARS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应对新冠肺炎武汉建设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
在现有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院区内利用现有设施改造或新建,或在院区附近的新征用地进行建设的应急设施;
利用体育馆、旅馆、学校、宿舍等现有公共设施,改造的应急隔离点;
利用移动式车载医疗方舱等设备,结合帐篷等其他活动设施建设的应急诊断、筛查等救治点。
贰 医疗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快速建设
应急医疗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当地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和现有医疗设施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选用适宜技术、采用快速有效的建设方式,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鼓励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新建工程项目宜采用整体式、模块化结构,特殊功能区域和连接部位可采用成品轻质板材,现场组接。
叁 科学高效的流程布局
应急医疗设施设计应当遵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隔离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满足传染病医院的医疗流程要求,按照生物安全原则,做到医患分区分流,洁污分区分流。
医患分区分流是指医患分区,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相邻区域之间应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间或缓冲间,严格划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通流线。其中清洁区是指医护生活区,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工作前后居住、停留的宿舍区域,包括换岗后的医务人员须在该区域隔离两周的临时居住区;半清洁区是指医护工作辅助区,包括医护会诊室、休息室、为患者服务的备餐间、医护开水间、医护集中更衣淋浴间、医护卫生间等用房;半污染区是指医护工作区,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库房等,以及与负压病房相连的医护走廊;污染区是指诊疗区和病房区,包括接诊室、各类医技检查室、检验室、病区内护士站、处置室、负压病房、负压隔离病房、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缓冲间、病房卫生间、患者走廊、污物间、患者开水间等用房。
洁污分区分流是指清洁物流和污染物流分设专用路线,各种流线避免交叉。
肆 安全高效的结构和机电系统
应急医疗设施设计应严控院内交叉感染,严防环境污染,确保医疗机构安全、高效运行,做到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质量可靠和经济合理。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就医环境。
有效组织气流是指严格控制空气按不同压力梯度由清洁区向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单向流动。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控包括: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隔离观察和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保证生物安全;负压病房区域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实现对病患活动范围的有效管理;可利用5G信号全覆盖,为远程会诊提供可靠保障。
机电专业设施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应当与建筑功能及结构布置相匹配,利于快速安装,保证医疗使用效果。机电管道穿越房间墙处应当采取密封措施。
文章来源:洁净园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等,如非标注为“原创”,则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相关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