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添加小助手
服务热线
13818320332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我为什么要做一名质量人?质量人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听听某公司三位质量经理的工作感悟:
质量经理A
“我们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来自于世界各地,他们似乎更关心成本而对质量是很难提起兴趣的。
质量经理B
以前开会在谈到质量时,我总是同其他人吵得面红耳赤,后来我觉得无聊,当谈到质量时,就眼望天花板,不理。现在觉得这很不妥,就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态度,谁抱怨质量,我就冲谁微笑。
质量经理C
平时大家老觉得我们多余,让人不舒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就想到我们了。好像我们就是为抓小偷而存在的。没错,我们的业绩也正是用“救火”的数量与程度来衡量的。
他们的话是那么真实、鲜活,又透着苦恼与无奈......
克劳士比先生当年在马丁公司做质量经理时,曾被公司著名的法律顾问拉到一旁开导过:“我实在不明白,像你这样聪明的人,干什么不行,干嘛要走上质量这条死胡同呢?”。
不过,这番好心反而激起了克劳士比的万丈雄心:我一定要把我的质量标准变成世界质量的标准,把质量变成一项宏大的事业!
当他碰到与上述三位同仁同样的境遇时,他开始表明自己的心迹与对策。
于是,他在公司的高层管理会议上指着各位经理说:“不要再谈什么质量问题了!我对你们说,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质量问题’。就像没有抽象的颜色,只有具体的红色蓝色一样,我们应该学会从问题的出处、从问题的来源为问题命名。”
这好像在为质量人员“正名”和辩解......
其实不然,它包含了一个更大、更深刻的问题:
质量人员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难道质量人员就像表面所看到的那样,在公司上演交警与出租车的故事?在车间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难道他们的存在就是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哪里有火就出现在哪里?
难道他们就只懂得用复杂工具和系统把大家本不清楚的头脑再搅乱一次?
难道他们就应该一边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一边无奈地自嘲着,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员工阵亡率”的贡献者?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质量人员该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呢?
让我们来看一个公司“水系列金字塔”的比喻。
于是,我们要问:质量人的位置在哪里?
质量人员的未来就在于能否在公司的金字塔中建立一个小金字塔,真正成为一个客户与价值的整合者、品质变革的领导者、业务风险的控制者、管理标准的推动者。
当然,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认识到
一、质量是满足客户的需要
管理质量就是要比竞争者更好、更经济地第一次就满足需要。而质量管理则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营造一种质量文化,让质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式。
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就是质量人员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哲学。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
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
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质量是用价值来衡量的,而不是指数。
质量是政策和文化的结果,而不是系统和工具的产物。冥冥中幻想着把媒体上时髦的名词和方法抓来,一下子解决自己久治不逾的问题,无异于南柯一梦。
二、要改变心智,丢掉幻想,面对现实
质量是管理问题,而不是技术活动。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异于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
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管理层把车成功地开到目的地(质量管理),而不是不管目的、只一味地把表盘(质量控制)擦得铮亮、把用户手册(质量保证)保存得完好如初。
三、充满自信
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积极地思考与自省。要从监控者,变成督导者;我们要从手拿“鞭子”,变成手拿“尺子”;我们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为整个组织把脉,抓药。
如是,则质量人员充满未来。因为我们在选择一条从“做品管”到“作主管”、从做控制和保证到做管理和文化的康庄大道。
管理的产品就是创建一个“可信赖的组织”。质量人员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其实现这个目标。每一个质量人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肩头的重任,扔掉小我,融入大我。
在质量哲学的引领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感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式的悲壮,拥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胜景……
文章来源:零缺陷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等,如非标注为“原创”,则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相关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